微子启与纣王的关系
网上有关“微子启与纣王的关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微子启与纣王的关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微子启与纣王是兄弟关系,都是帝乙的儿子。微子启是长子,他不是王后所生,而商纣王是王后所生。
1、微子,子姓,宋氏,名启,后世称微子、微子启、宋微子。是宋国开国国君,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长子、商纣王帝辛的长兄。
子启同母兄弟共有三人,子启是长兄,中衍(宋微仲)居中,受德(商纣王)最小。微子启的母亲生子启和中衍的时侯还是妾的身份,后来成为正妻后才生下了纣。父母想要立长子子启为太子,而太史则依据法典为此事争辩,认为有正妻的儿子在,就不可立妾的儿子做太子。子启因此没有成为商王的继承人。
2、纣王一般指帝辛。帝辛(?-前1046年?),子姓,名受(一作受德),商朝末代君主,世称“纣”(一说为“受”之音转)、“商纣王”等。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推定为三十年(前1075年-前1046年)。
帝辛是帝乙少子,继位后,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牧野之战,商军被周武王所率诸侯联军击败,帝辛身死,商朝灭亡。
微子简介
宋姓的始祖是微子启。
微子启,子姓,名启,宋国第一代国君。商王帝乙的长子,帝辛纣的同母兄。
帝纣荒*无道、残害忠良,微子启逃亡在外。周灭商后,周武王的弟弟周公见微子启一心归顺,平定“武庚叛乱”有功,于是封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宋国在战国后期被齐、楚、魏三国瓜分,宋国公室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称为宋氏,他们尊微子启为宋姓的得姓始祖。
扩展资料:
明朝时期,宋姓大约有54万人,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57%,排在第三十七位。山东为宋姓第一大省,约占宋姓总人口的17.1%。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江西、浙江,这三省宋姓大约占宋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山西、江苏、河北,三省又集中了25%的宋姓人口。
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东南、南方迁移。宋元明600年间,中国总人口纯增长率是20%,宋姓人口增长是负值。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是主体在北方的人群,宋姓是北方地区姓氏,受到惨重的损失。中国重新形成了鲁冀、赣浙苏两大块宋姓人口聚集地区。
百度百科-宋姓
帝乙生三子,长子是微子启,次之微子衍,为什么要传位于三子纣王?
微子简介
人物姓名:微子?
人物国别:中国
微子名启(汉代因避景帝刘启之讳,改启为开),殷商贵族,帝乙的长子,殷商最后一个王纣的庶兄,周代宋国的始祖。初封于微地(今山东省梁山西北一带),后世因之称为微子启(或微于开)。殷商末年,纣王无道,穷奢极欲,暴虐嗜杀,导致众叛亲离,国势日衰。微子屡谏,不被采纳,乃惧祸出走。周武王姬发灭商,微子自缚衔壁乞降。周公旦平定管蔡武庚叛乱后,成王封微子于商族发祥地商丘,以示不绝殷商之祀,国号为宋,爵位为公,准用天子礼乐祭祀祖先。
明明被孔子称为“圣人”,为何却被世人骂成了“汉奸”?
纣王是后世对他的污蔑性称呼,纣王的名字叫子受,姓子,名受,因为他成为了商朝的王,所以又叫“帝辛”,夏朝的王称“后”,商朝的王称“帝”,帝辛相当于商王的称号,本文还是称“帝辛”。帝辛的父亲是帝乙,商朝前期的继承制度不是嫡长子继承制,而兄终弟及,父死子继,有弟弟传位给弟弟,没弟弟传位给儿子,如商汤死后没有弟弟就传给自已的儿子太丁,太丁死后,王位就传给太丁的弟弟外丙,外丙死后又传给弟弟仲壬,仲壬死后王位又传给太丁的儿子太甲。但是后来,继承法也变了,也不固定。
帝辛是有两个同父同母的哥哥,注意是同父同母, 也就亲兄弟,一个叫微子启,一个叫微子衍,他的两个哥哥运气不太好,微子启和微子衍在出生时,他们的母亲还不是王后,而在帝辛出生的时候,他们母亲正好成为了王后。帝乙原本就是想立自已的长子微子启为王的,但是手下的史官根据商朝的礼法力谏商王帝乙,于是帝乙最小的儿子帝辛被立为王。
商朝的礼法规定:只有嫡子才能继承王位。什么是嫡子?就是正妻生的儿子,就叫嫡子。对于商王来说,王后生的儿子就叫嫡子,很明显,帝辛的母亲在生他的两个哥哥时,还不是王后,显然王后另有其人,这个之前的王后是不是也有儿子,不知道,也许有,也许没有,但是这个王后后来不在了,于是帝辛的母亲成为王后,之后就生下了帝辛,于是帝辛就成了嫡子。
商朝的礼法规定是:王后生的儿子才叫嫡子。虽然帝辛有两个亲哥哥,但这个礼法才不管他们三兄弟是不是一个妈,礼法只管:是不是王后生的儿子?于是帝辛算是钻了礼法的空子,虽然在我们今天看起来无法理解,但这就是商朝的礼法,古板严谨。好了,这就是史书上关于帝辛有两个亲哥哥,为什么反而是帝辛继承王位的原因。
在封神演义中,帝辛得到王位又是不同的原因了。在封神演义中是这么说的:说是有一天帝乙带着众臣游览御花园,只见有一个飞云阁坍塌了一个梁,这时帝辛托着梁为飞云阁换柱子,显示出力大无比,于是首相及众大臣便向帝乙推荐帝辛为太子,帝乙死后,于是帝辛便继承了王位,这就是后世说的商纣王。封神演义中说帝辛得到王位跟出身没有关系,而是因为力大无比才得到王位的。
其实不管是史书,还是封神演义,至少说明一点,帝辛不是个一般人,史书上说他天资聪明,反应敏捷,才能和力气都比一般人要高,估计也比他的两个哥哥强。关于他的两个哥哥,一个微子启,一个微子衍,根据后来记载,微子启和微子衍都是背叛了商朝,而投靠了周朝,并带领周人灭亡了帝辛,而微子启被周朝封在宋国,微子启就是宋国的第一位国君,也是宋国开国之君,而宋国第二位国君则是微子衍,兄弟俩都成为周朝下属诸候国的国君。
从商朝的角度来看,微子启和微子衍就是叛徒,他们背叛了商朝,至于他们为什么背叛,根据周朝编写的史书上来看,是因为帝辛残暴不仁、乱杀无辜,他们劝谏帝辛不听,才最终联合周人灭亡商朝,后朝修改前朝史书,这个帝辛是否如史书所说残暴不仁、乱杀无辜也无从考证。但是叛徒就是叛徒,这个是不容更改的,也许这和他们不能继承王位也有关系吧!
这个被孔子称为圣人,却被世人骂成汉奸的人是微子启,之所以会被骂,是因为世人们看到了他向敌人低头投降,所以才会受到世人的唾弃。这个微子启是商朝时期纣王的哥哥,当时,微子启看到他的兄弟纣王如此残忍,他就不想再为他做事了。后来,没人知道他究竟去了哪里。所以,才会有许多人认为他是背叛了商朝,所以才会被世人骂成汉奸。然而,孔子却非常钦佩他,甚至叫他圣人。
微子启虽然排行老大,但因为他的母亲当时是妾,而且是长子继承制,所以他没有被立为太子。如果当时是他继位的话,商朝也许也不会那么快就灭亡掉。当时,微子启看到纣王很残忍,并沉溺于酒色,无视百姓。结果,奸商掌权,世人苦不堪言。当他看到他的叔叔比干向他抗议时,纣王根本不听时。他便清楚地认识到,即便是他去谏言,也肯定是没用的。绝望之下,他去找到比干,比干告诉他商朝已经无法挽救了,还让他赶紧离开这个地方。
在这之后,微子启就失踪了。他这一消失,一直到商朝灭亡后才又出现。那时的他,手里牵着着羊和祭祀用的器皿,他恳求周武王,为他解释他当时为什么远离纣王。周武王听后非常感动,所以封了他一个诸侯。
可是,在当时的百姓眼里,他毕竟是上一个王朝的皇子。最起码他也得至少有一点骨气吧,可他却不与自己的国家共存亡,所以在世人眼里他是一个?汉奸?。但微子启在被封为周成王之后,他做了很多善事,为百姓也做了不少好事,所以才会被孔子称赞。
关于“微子启与纣王的关系”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