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文章正文

兴趣班的“低质量与错误教育理念”会给大多数孩子带来什么恶果?

新闻 2025年09月21日 17:29 10 觅蕾

网上有关“兴趣班的“低质量与错误教育理念”会给大多数孩子带来什么恶果?”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兴趣班的“低质量与错误教育理念”会给大多数孩子带来什么恶果?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化课知识学习是系统性的、长年累月不间断的,而且难度还在不断增加的。他需要孩子们有很强的耐心、专注力、能长时间静下心、能承受枯燥与寂寞。只有这样孩子的深度思考能力与智力才能得到最好的开发与提升。

这样的习惯与要求,其实是有点强迫性质的。只因孩子在幼儿童年阶段,此时的行为、思维与大脑均处于未开发、未定型阶段,所以孩子能很好的接受、承受与采纳。

当经过一段时间形成良好的习惯后,外界的干扰就很难对他改变。这也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孩子自身的天赋、自控调节能力等有密切的关系。

而兴趣班则完全没有上述的这些特点。可以说是相悖的。首先它纯粹是孩子的兴趣,属于寓教于乐属性,对人身体及感官有愉悦性,所以孩子们能很容易接受和适应。

同时,因为是兴趣,所以绝大多数的父母对孩子学习的过程、结果、行为习惯方式等也没有什么要求、也不注意,任由孩子自己的喜恶来定,这是导致孩子行为、习惯和认知错误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在这里:这些兴趣班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专注力、耐心静心的管理及要求很低很低。甚至很多兴趣班主张让孩子快乐学习、释放天性,让孩子随着自己的意愿来自由的舒展。这是害了孩子的根源。

兴趣班对孩子的要求管理与“文化知识学习”对孩子的要求管理之间不但没有统一的步调与节奏,反而两者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冲突。在这个冲突中,孩子的身体、思维、大脑需要去平衡和选择。

此时,优秀父母正确教育督管方式与天赋强、自控力好的孩子,就能很好的控制、平衡,在两者之间行走游刃有余,实现两者兼顾、互不耽误。

而不懂教育的父母与天赋一般的孩子,就成为了“兴趣班”的受害者。也就会出现题目上所述的“上四五年兴趣班的孩子,学习成绩没有好的”之缘故。

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想教育出优秀的孩子,父母必须要努力学习育教知识。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这是对对孩子、自己、对家庭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文化课知识学习对孩子所需要的素养(耐心持久力、专注力、静心思考力、压力承受力)训练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为孩子后期的优秀发展将提供巨大的能量。兴趣虽然是辅,但父母必须要重视,如果理解错误、操作不当,它会干扰孩子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影响孩子 健康 成长。会成为孩子优秀的拦路虎。

请记住:兴趣班,只是为孩子丰富生活与学习,可为孩子身上增加的特长与闪光点,不要本末倒置,反客为主。

选择兴趣班时,父母一定要注意培训班的教育质量、教育理念,是否注重对孩子正确的行为习惯、思考方式、认知理解的培养。父母对孩子自身的能力要有一定的认知。兴趣班不能多,这会给孩子精力、时间、文化课学习带来巨大的负担。

低质量的兴趣班和错误的教育理念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恶果,还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

兴趣班是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因孩子对某方面有兴趣爱好而让孩子在学校常规课堂之外的培训班——可以是在学校也可以是 社会 培训机构——进行专业培训、以求孩子特长获得提高、深造的学习形式。 其特点是自觉自愿的,并不是强迫的。所以父母在给孩子报班的时候,就要把握好两个前提,一是孩子在这个方面真正感兴趣,而不是父母功利性地觉得孩子应在某一方面有特长;二是报名时要仔细调查所报兴趣班的质量, 比如培训机构的资质,培训老师的上岗证以及实际的教学能力等等等等。因为 社会 上的一些培训机构确实存在不少假冒伪劣现象。假若把孩子送入这样的培训班,孩子在专业的学习上就有可能出现偏差, 弄不好的话,可真会毁了孩子的大好前途。所以兴趣的启蒙老师是相当重要的,充当着伯乐的角色,父母一定慎重。

从另一方面——错误的教育理念——来讲,对孩子的影响就更大了。因为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教育要求、教育原则等内容,直接关乎 孩子学习兴趣的方向、方法。 理念出现偏差,教育的大方向就会出现问题,就好像去某一目的地走的不是正途,而是歪路间道,必然会让孩子走弯路走冤枉道,白白地浪费孩子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有可能到达不了目的地。

至于题主在“描述”中提到的“孩子在学了几年兴趣班后,文化课成绩是一塌糊涂”,个人认为是不是有些冤枉“兴趣班”了?我觉得兴趣班不是导致孩子文化课成绩一塌糊涂的根本原因。文化课成绩一塌糊涂的根本原因是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问题。一个孩子学习态度不认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在养成,其兴趣的学习也学不好。相反,孩子学习态度认真,又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那兴趣和学习就两不耽误。毕竟上兴趣班是业余的时间,在时间上并不和文化课冲突。

当然,孩子的时间和精力上是会受影响的。但这需要调整的是孩子自己的安排,在保证文化课的基础上,再去搞业余爱好。退一步说,如果孩子真正在学业上时间和精力还不够,那就应该放弃业余爱好了。除非,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铁定是要走艺术这条路。

近年来,我国的中小学课外教育正处于爆发式增长,因为这方面的需求很大,新一代的80、90后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

一、低质量兴趣辅导机构存在的原因

1.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普遍性重视,无论家庭条件如何,家长都能花费大量的支出来培养孩子,这就使教育兴趣班培训的市场需求大。

2.课外兴趣辅导的低门槛、高利润,驱使很多人直接或间接从事这项工作;以前无论你什么学历、从事什么工作,只要办个辅导班就会有人上,现在伴随相关部门的重视,正在不断规范课外辅导市场,需要教师资格证等一些要求,但整体要求不高。

3.课外兴趣辅导机构的师资配备素养普遍偏低,因为大多数的优秀师资都会考教师编,集中在公立的学校里。

二、低质量兴趣辅导机构,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后果

1.学习习惯养成不到位,因为兴趣班大多师资较弱,管理不够专业,特别是在文化课的培养方面。

2.学习方法指导不科学,因为兴趣班一般不参加公立学校统一组织的培训学习,这就完成很多学习理念、学习方法与公立学校有出入。

3.部分辅导老师急于求成、揠苗助长,没能遵循教育规律,给孩子完成了很大伤害;特别是作业辅导班有很多都直接给学生说答案、写答案,没能培养学生的思维生成过程。

总之,孩子是家庭和祖国的未来,重视孩子的教育培养是毋容置疑的,但一定要讲方法、重科学、找对专业水平,千万不能交给辅导班听之任之,一定要陪伴孩子成长,因为最了解孩子的一定是自己的父母!

你好,现在孩子报考的所谓兴趣班有几个是孩子真正感兴趣的,很多都是家长怕比别人家孩子差强迫孩子去学的,这样不但孩子痛苦,也会对孩子和父母关系搞成对立面,甚至让孩子形成逆反性格造成原本喜欢的也慢慢变得讨厌!

所以,对于兴趣班,我的建议是必须是孩子真心喜欢的,孩子自愿去学的!那样会促进孩子和家长关系,对孩子未来成长也会有巨大促进作用!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孩子选择课外兴趣班学习,是有利也有弊,关键是家长怎样真正发现孩子独特的兴趣,并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高质量的兴趣班学习,扬长避短,做到课内课外学习两不误。

当然,如果家长只是人云亦云,自己没有主见,又不了解孩子的兴趣,别的家长报什么班自己也跟着报班,认为报班越多越好;也没有仔细的了解和考查所报兴趣班的师资情况,万一所报兴趣班的老师专业水平差,授课又不精,那么,家长虽然花了钱,但受罪的还是孩子。像这些情况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

孩子的学习时间总是有限的,浪费的时间是无法弥补的。家长在没有充分了解孩子的特点和爱好的前题下凭着自己的意愿给孩子报兴趣班,会给孩子增添很大的压力,还会让孩子对生活和学习失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做事往往情绪大于理性,兴趣在他们的活动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家长要按孩子的兴趣情况给孩子报班。只有所报的兴趣班与孩子的兴趣相同,孩子们才会用心去学习。也就是说,孩子喜欢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去学习,而且会感受到学习过程是一种享受过程。

反之,如果孩子对所报的兴趣班不喜欢,不感兴趣,他在这个班里学习就会觉得很压抑,很被动,学习过程变成是一种应付过程。这样的学习变得毫无意义,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还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伤害。

有的家长觉得多给孩子报几个班,就可以多学习东西。认为多学些东西总是好的,就会多一个本领,这样长大就不吃亏。

小学生是要完成家庭作业的。由于家长按自己的意愿给孩子同时报了好几个兴趣班,孩子只好匆匆忙忙的写作业又匆匆忙忙地赶去上这个兴趣班和那个兴趣班,有时候连自己想看看课外书或和伙伴们玩耍的时间都没有。上太多课外兴趣班反而让原来感兴趣的科目都不想去。一去上课就觉得很累。所以家长这种错误的教育理念导致了孩子厌学,课内学习成绩下降。

再说,兴趣班都是以赚钱为目的的。要想多赚钱就要能留得住孩子,所以他们大多数都倡导“快乐教育”,宠着孩子玩,宠着孩子开心,宠着孩子享乐。

有些孩子在该吃苦的年龄受到享乐理念的输灌而选择放纵。丢失了刻苦勤奋的精神。

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真实兴趣报班学习。一个学期最多报两个班,使孩子做到课内课外学习两不误。

聊聊这个话题吧。

不客气的说,很多兴趣班的创办者和授课者也只是将其视为自己的事业和工作而已。也就说,掌控“兴趣班”的主体其实并不是对这个“兴趣”真正有兴趣。

那么,就会带来从上而下的伪兴趣。大家似乎都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其实都是表面现象。君不见,差不多所有的兴趣班,提的最多的学习该项兴趣会为将来的升学提供怎样怎样的好处。

所以,结论就是,这样的兴趣其实不是兴趣。说成是为了将来的谋生或者投机取巧的一种手段似乎也不为过。

另外,他带来的连锁反应可能就是对孩子时间的荒废。时间是有限的,尤其处于黄金时光的青少年,有多少梦中都想回到从前,因为那是自己最美好的时光。然而,现在的孩子上学的时候累,不上学的时候,也累。

若干年后,这一代的孩子们,梦中的从前是什么色彩?他们也会很眷恋少年时光吗?

难以想象!

我自己是一名创新教育领域的创业者,三年来,我也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学生,就说说我的看法吧。

1.高强度学习,影响孩子身体 健康 成长

很多兴趣班都是在放学后的时间段上的,这就意味着,孩子从学校放学以后,来不及喘口气,便要立即奔赴下一个战场。我们很多孩子长期睡眠不足、缺乏运动、无法户外活动等等,所以你看我们的孩子,都过于老成。家长经常跟我说,孩子已经没有孩子的样子了,看起来特别丧,让人心疼。

2.水平参差不齐的老师,降低孩子学习兴趣

干过这行的人都明白,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水平各种各样的都有。好的老师会让孩子爱上学习,这个我们过来人都体验过,但这部分老师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培训班里面的老师,不客气地讲,是不具备当老师的能力的。当然,从业务能力上来说,他们都是合格的,都有教师资格证。但从更宏大的教育意义上来说,他们是不合格的。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教育,是人点亮人的过程”。辅导完作业,再布置一份试卷,那个不叫点亮。

3.长期状态低迷,孩子自我贴标签

我们会发现,很多成绩不好的孩子,刚开始还挺不好意思,但是一年两年后,他们就对此无感了。他们会觉得,我就是这个样子,我就死成绩差,我就是学习不好,我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我接触过很多这种孩子,来我们这里以后,多则一个月,少则两个星期。我们是不会开展教学活动的,更多的是跟孩子聊天,不断地鼓励他,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让他丢掉厚厚的盔甲,重新找到那个渴望向上的自己。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当谎言重复了很多次,就变成了真相。

以上3点,就是我的一点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我经常给家长说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要好的,只有你相信他是要好的,才能看到他要好的一面。

现在的兴趣班很多,质量良莠不齐,质量低,教育理念有问题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有兴趣变成没兴趣了,甚至会让小孩心生厌恶。另外也占用了孩子和家长的时间,用心的家长可能一段时间会意识到有问题,及时停止,有些家长送去兴趣班就万事大吉,最终受害的是孩子。

不知道亲所指的兴趣班是什么样的兴趣班。兴趣班分很多种现在的很多家长希望孩子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说白了。如果孩子小的话给他找一个合适的环境就是让他去玩别指望,他能学太多的东西,因为孩子的接受率是非常强烈的学习东西特别的快。现在太多的兴趣机构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高质量和更好的环境,以及培养。特别是现在一些辅导机构,这个科目那个坑什么都有又是预习下一年的课程,把下一年的课程都学完了,回过头来孩子就该稿子打认为我什么东西都会回过头来呢,上课就不专心听讲睡觉,打瞌睡扰乱课堂秩序,等等一些原因。如果国家管控的言个人认为这种兴趣班还是越少越好,特别是文化课。

兴趣班的低质量与错误理念带给孩子的恶果会是终身,很多家长不是真的根据孩子的意愿报兴趣班,就是孩子真的有兴趣,也难选到好的机构与老师,机构都是趋利(哄小孩开心,家长开心),家长也是花钱买安心。教育不是跟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长让孩子的兴趣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是要付出很多很多…

清华教授痛斥:没有教养的孩子,是教育的骗局!——米娜凯威

培训学科类知识对孩子的害处做过饭的人都知道,米饭一旦夹生了,就没法挽回,孩子教育也一样,在不恰当的时间,对孩子进行了不恰当的教育,就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

1、孩子在正式学习时,注意力会不集中,因为他会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2、那些深入他们内心深处的似是而非的知识,纠正起来非常困难;3、他们没有了初始学习的新鲜感和成就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这就是典型的拔苗助长。因为这样的原因,很多呼吁家长们不要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导致很多家长执行快乐玩耍的原则,其实这只是理解了半句话的意思。不提倡学前教育是指不提倡学前培训学科类知识。

所有的机构培训,都是有针对性的,知识点都是一块一块地,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对系统教育有着很大的伤害。而学校的系统教育就是从零开始,一步步的夯实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孩子们在学前如果学了些皮毛,在小学就开始“飘”了,总认为自己都学会,没必要再学一次,结果就是骄兵必败。这也是为什么统计书籍里,学前培训的孩子上小学后成绩往往都不如意的原因。学前引导式教育很重要“老师,有人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又有人要让孩子幼儿园实行快乐教育,你怎么看?”妈妈问。“这句话都没错,主要是理解的对象角度不同,站在了特定的阶段而已。”老师说。上面我们有说到,米饭夹心肯定是没法吃的,也没法再次弄熟。孩子的提前教育亦是如此,在合适的阶段,进行合适的教育,肯定是没错的。如果把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理解成为和别的孩子“比早”,那就大错特错。

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后面的一种----比早。正确的教育姿势应该是----引导式教育。一位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说,在她所带的班级,提前做了学科培训的有很多,借着幼小衔接的旗号,实际是提前学的语数英。这些孩子凸显出很多问题,比如坐姿不正确,写字握笔不对,笔记像画画一般;甚至有的学了“神算”,但做起算术却错误连篇;还有些孩子学前认识了一些字,在学习的时候总觉得这些字似曾相识,所以上课就不注意听讲,到最后所学知识混淆在一起,乱七八糟。学前教育主要是要让孩子爱上学习,而不是在学前就抹杀掉孩子的学习热情。通过一些列感知、初识、听、说、想等方式,

之前网络上有一段视频火了,排队期间有一个孩子打了一个女孩的屁股,当女孩找到男孩妈妈理论的时候,这位妈妈居然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

一时之间,网友们纷纷指责这位妈妈。

-1-

某**院里,大家在认真观影,只有一位孩子在位子上跳来跳去,时不时大笑一声,从进场到现在,闹了差不多半小时,他的妈妈就在旁边。?

旁边的一个大人有点受不了,对孩子的妈妈说,能不能管下你的孩子,太吵了。孩子的妈妈头也没回,说,孩子天生就这样啊!然后继续观影。?

之后,孩子离开座位,在**院跑来跑去,跑了一会儿,累了,却发现找不到妈妈了,里面太黑了。然后哭着喊妈妈。?

喊了几声,没人回应,一位陌生男子冲他吼道:你妈妈死了!孩子愣在那里,不敢动弹。?

在中国,有种被捧上天的教育,叫释放孩子的天性。

孩子身上所有的特点,都可以归之为天性,无论是好,还是坏,都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不可辩驳、不可压制。?

一位清华教授愤慨:中国教育的最大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学历无用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释放天性,其实就是父母没有监管好,让自己被冠上没有修养的名头,让孩子被冠上没有教养的名头。

-2-

江苏无锡的一家火锅店,大人都在位子上用餐,只有一个小孩在走道里跑来跑去,从这头跑到那头,又从那头跑到这头。?

他的妈妈就慢悠悠地跟在后面,没有责骂,更没有制止,他们一定觉得,自己的孩子活泼可爱,根本没有必要管吧。?

在跑到一处拐角的时候,恰好撞上了转弯的服务员,服务员的手上还有一锅烤鱼,孩子的额头刚好贴到滚烫的烤鱼锅上,悲剧瞬间发生,孩子多处被烫伤。?

事后,孩子的父母在未经过任何鉴定,也没有任何法律程序的情况下,态度嚣张地索取39万赔偿:“钱不钱的不重要,谁家小孩被烫成这样不值39万?”?

孩子和父母的责任甩得一干二净。?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所以可以跑、可以闹,可以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

很多父母都这样庇护自己孩子的错误和自己规范不到位的惭愧。

导致 越来越多的孩子无视规则,也有越来越多的悲剧因此而酿成。

-3-

网上见过一个段子,一名女生在排队买奶茶,排得好好的,突然跑来了一个孩子,7、8岁的模样,直接就插到她的面前,他的妈妈就在后面。?

女生看不下去,这么小就这样,以后还得了,质问他妈妈,你是怎么管教小孩的。他妈妈满不在乎的说,孩子就这样,你让一下喽。?

女生冷不丁地来了一句:“凭什么要让他?他长那么丑!”他妈妈气得脸都青了,拉着孩子就往外走了。?

河南郑州一小区,两个孩子正在乘坐电梯,其中一名小孩突发奇想,尝试在电梯内做伸展运动,一边用手撑住墙,一边用脚抵住电梯门,然后用力一蹬。?

没想到的是,电梯内侧的安全门一下子飞了出去,电梯的主控制板被弹出墙壁,要不是有外墙保护,后果不堪设想。?

更没想到的是,事发之后,熊孩子的妈妈在业主群里转发监控视频,无理取闹:“这电梯是纸做的吗?”“要说物业还得感谢我儿子呢?”?

三观都被颠覆。?

只想到对方的错误,却没有想到自己孩子的行为是否不妥,真是可怕!

这样的熊孩子到处都是,防不胜防。每个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无作为的父母。对于孩子的任性和无知,他们选择了闭眼,也选择了放弃作为父母的责任。?

他们肯定没想到,放养的背后,一定是熊,一定是任性,没有例外。

我们爱孩子,但不能纵容孩子;我们爱他们,就应该为他们的成长做最好的教育。

毕竟,等孩子长大了,他终究要步入社会,终究要承担一个成人的责任,当他在犯错误时,再没有人可以说:他只是一个孩子!

关于“兴趣班的“低质量与错误教育理念”会给大多数孩子带来什么恶果?”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发表评论

米乐号京ICP备160226888号-1 备案号:川ICP备160226888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