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特文史资料:大青山来了八路军(爬山调)
网上有关“土默特文史资料:大青山来了八路军(爬山调)”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土默特文史资料:大青山来了八路军(爬山调)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938年11月八路军支队与蒙汉游击队会合 大青山来了八路军(爬山调) 数九寒天刮大风, 37年打进来圪日本兵。① 日本兵长得豺狼心, 奸*烧杀施毒刑。 针尖上睡呀刀尖上行, 亡国奴活的不如人。 遮天的雾呀卧山的云, 黑暗的年月几时晴? 藤缠树来树绕藤, *** 和人民心连心。 旱地里下了一股及时雨, 毛主席派来李支队。② 李支队来打日本鬼, 救国救民显神威。 李支队就是那八路军, 拯救人民出火坑。 阳婆婆出来满山山红, 大青山来了八路军。 黑漆漆的夜晚亮晶晶的星, *** 点燃那指路的灯。 八路军是人民子弟兵, 一普真心③打敌人。 八路军纪律真严明, 从不遭害咱老百姓。 八路军打仗真英勇, 又能守来又能攻。 伏击战来麻雀战, 出奇制胜立新功。 打得鬼子漫山滚, 打得顽军④丢了魂。 一杆杆红旗头上插, 八路军为咱们打天下。 喜鹊鹊报喜叫连声, 胜利的喜讯震长空。 八路军里有个姚司令⑤, 指挥打仗赛如神。 姚司令带领子弟兵, 二架子⑥深山扎老营。 巴总窑子⑦万家沟⑧, 住过八路军司令部。 大小火烧⑨一前晌⑩, 到处有八路军的窝铺⑾房。 大青山建立根据地, 藏龙卧虎有生气。 南平川⑿派出工作队, 秘密发展救国会⒀。 河子、美岱、沙图沟⒁…… 救国会员无其数。 救国会骨干扛起枪, 组织起来打豺狼。 骑马要骑枣骝红, 当兵要当八路军。 大青山高来土默川低, 好后生⒂要参加游击队。 蒙人 *** 挨肩肩走, 团结起来打日寇。 穷人当了八路军, 说出话来有人听。 穷人参加了游击队, 儿孙后代不受气。 九峰山⒃松柏长得高, 萨县⒄游击队逞英豪。 柳树淖⒅打胜第一仗, 游击队威名震四方。 美岱沟⒆布下石头阵, 砸得鬼子送了命。 陶思浩⒇巧打伏击战, 作恶的鬼子上西天。 捉特务,除汉奸, 妖魔鬼怪心胆寒。 黄土尖(21)建起宿营地, 又练兵来又学习。 游击队改编成正规军, 绥西二连(22)传美名。 哥哥在前线打敌人, 妹妹在村里当民兵。 前方后方心连心, 战场上比赛谁英雄! 你打你的游击我种我的地, 打走日本鬼子咱们再相会! 要穿红来一身身红, 咱和八路军是一家人。 崖畔上苦菜根连着根, 咱和八路军心连着心。 鱼傍水来水养鱼, 老百姓爱的是游击队。 红旗一展哗啦啦响, 咱帮八路军扛机枪。 军民一起埋地雷, 炸得敌人满天飞。 赶上大车吆上牛, 一车车物资送到万家沟。 五十斤米呀三十斤面, 偷悄悄背过封锁线。 攀山越岭豁上命, 米面接济咱八路军。 军队有啥民有啥, 军民一块儿不分家。 做好军鞋种好地, 巩固咱们的根据地。 了见八路军进了村, 烧茶送饭端点心。 八路军来了烧开水, 顽固军来了埋地雷。 兰盈盈天上遮乌云, 鬼子扫荡进山中。 鬼子进山咱转移, 转来绕去把敌迷。 钻树林来过急流, 哪道沟深哪道沟住。 铺沙子来枕石头, 艰苦的生活炼骨头。 十八道沟的野菜嫩又鲜, 可就是差那么点油和盐。 骑马不骑带驹驹马, 马驹驹叫唤心难活。 骑马不骑大白马, 黑夜行军目标大。 枪不离人来马不离鞍, 文件袋袋脖颈上拴。 二黑啦啦轿车灰毛驴驴拉, 打不败日寇不回家。 冰凌碴墙雪盖房, 鬼子横行不久长。 草原上的骏马行千里, 八年抗战得胜利。 东山上打雷西山上晴, 黑暗过去就太平。 打败日寇不停步, 继续革命朝前走。 注释: ①日本侵略者侵占绥远省(现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区)的大部分地区是在1937年10月。 ②李支队:李井泉支队。1938年秋,李井泉奉命率领八路军一二〇师七一五团和晋绥动委会四支队挺进大青山,开展抗日战争。这支部队简称李支队。 ③一普真心:一片真心的意思。 ④顽军:指 *** 自卫军。 ⑤姚司令:指开创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负责人之一 ——姚喆同志。 ⑥二架子:指大青山深处地区。 ⑦巴总窑子:大青山中的一个村庄,现属土右旗。 ⑧万家沟:大青山中的一道沟,在察素齐北,现属土左旗。 ⑨大小火烧:即大火烧和小火烧,大青山中的两个地名,现属土左旗。 ⑩一前响:大青山白石头沟中的一个村庄,现属土左旗。 11窝铺:低矮而简陋的房子。 12南平川:土默川,与大青山相对而言。 13救国会: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组织的一个群众组织。 14河子、美岱、沙图沟:大山前的三个村庄,现属土右旗。 15后生:年青力壮的人。 16九峰山:大青山的最高峰,现在土右旗境内。 17萨县:萨拉齐县的简称。 18柳树淖:村名,现属土右旗。 19美岱沟:大青山的一道山沟,在美岱村北。 20陶思浩:村名,现属土左旗。 21黄土尖:美岱沟中的一处险要地方。 22绥西二连: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大青山支队三团二连。该连由萨县游击队改编。
在抗战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八路军缴获日军物资的情节,其中最受战士们喜爱的莫过于各类罐头,这些罐头一般都不舍得直接吃,而是要留到重要日子当做大餐和战友们分享。有意思的是,新四军六分区的一支部队,一次在小黄庄击败日军中队后,用缴获来的牛肉罐头做了一锅好菜来犒劳众将士。结果众人却惊愕地发现——这种牛肉罐头闻起来很香,吃到嘴里却忍不住想吐。后来他们才明白,牛肉罐头里根本不是什么牛肉,而是杂粮拌上牛油制成的。
▲新四军将士剧照
严格地说,我军在抗战时期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能用野菜和粗粮填饱肚子已经是很不错的了。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日军罐头竟然能让吃惯了苦的新四军官兵都觉得难以下咽,由此不难想象这种所谓的牛肉罐头难吃到什么地步。事实上,这种甚至被一向供给良好的日本兵骂为“猪食”。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个罐头其实只是二战后期日本物资极度匮乏的一个缩影罢了。
▲二战日军罐头
自“明治维新”开始,日本的国家实力有了跨越式提升,军队也开始向现代化军队迈进。日本对于军队建设的重视,直接体现在军队口粮的极大改善。在“日俄战争”时期,日军的口粮就已经以种类多、口味好、营养均衡而闻名。在供应的军粮中,除了标配的米饭之外,还有蔬菜、饼干、罐头等。1938年,日本陆军部发布《军人战时给予规则细则改正》,更是对日军的伙食有了明确的要求,规定一天一人要保证精米660克、精麦210克、鲜肉210克、蔬菜600克、味噌75克、盐5克等,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供应了。
▲侵华日军旧照
侵华战争初期,日军的物资供应充足,士兵不仅吃得饱,而且还有罐头、糖、味噌等多种调剂品供应。然而毕竟只是一个岛国,物资比较匮乏,所以随着战争持续深入和军队人数的增加,补给开始出现断层。别说是肉类,就连最基本的饭团还都是些过期变质的,还真是比不上猪食。尤其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对日宣战,将日本的各个供给线路全面封锁,日本本部只能号召各地军队推行“以战养战”策略。说白了,就是本土管不起大家吃饭了,大家得自己想办法填肚子。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下,后期甚至有很多日本士兵被活活饿死。
▲分食罐头的日本士兵
在一些影视作品里,我们经常会看到日本鬼子进村就到处抓鸡抓羊,事实上这并非虚构。毕竟日本鬼子也会饿,而他们又不自己种地,那要吃饭就只能靠抢和扫荡了。至于前文的牛肉罐头,则另有隐情。由于日本国土狭小,畜牧业并不发达,所以早期的军用牛肉罐头都是从美国进口的,然而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就和美国翻了脸,这一进口渠道自然就断了。无奈之下,加工厂只能将牛肉替换成鱼肉,或者干脆就掺假制成名义上的“牛肉”罐头。
▲太平洋战争形势图
不过这种也是紧急作战口粮,平常时候也是吃不上的,要是一日三餐能吃个“糙米团子”,日本士兵已经心满意足了。无论任何军队,如果没有足够的物资,是根本不可能支撑长时间的对外作战的。经济学家邓葆光通过对日本经济状况的深入研究,提前一年就论断日本撑不过1945年底,结果还真是如此。
关于“土默特文史资料:大青山来了八路军(爬山调)”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