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睡莲花开
网上有关“中班教案:睡莲花开”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班教案:睡莲花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睡莲花开,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睡莲花开1活动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睡莲花开”的原因,发现其中的奥秘。
观察“睡莲花开”的现象,培养仔细观察和探索的习惯。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每3人一组,每组一盆水,若干剪刀和质地不同的纸(图画纸、毛边纸、蜡光纸)。
知识准备:
了解睡莲的相关知识,认识不同纸的性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发幼儿猜想
师:小朋友看见过睡莲吗?知道睡莲生长在什么地方?前阵子,我们在美工区中折了许多睡莲,你们猜猜纸睡莲长在水里会不会开花?
二、幼儿探索实验,验证猜想
(一)幼儿分组实验“睡莲花开”,验证自己的猜想。
师:现在请小朋友动手做实验,看看睡莲在水盆里会不会开?它是怎么开的?请
小朋友仔细观察睡莲的变化。
(二)实验结束后组织幼儿讨论。
1、睡莲能不能开花,它是怎么开的?
2、睡莲为什么会开?
3、纸放到水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小结:因为纸会吸水,纸放到水里会慢慢的变软、涨开。
三、探索感知不同纸质的“睡莲”在水中开花的快慢
(一)幼儿观察并说出三张纸的名称,猜想三种睡莲开花的顺序。
师:老师这里有三张不同的纸,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纸?猜猜三种睡莲开花的顺序是怎样的?
(二)师讲解实验规则及记录方法。
师:请每组的3个小朋友分别选择一张不同的纸,折睡莲,然后同时将睡莲放进水中,仔细观察谁先开花。在比赛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睡莲”在水中“开花”时的细微变化,比较不同质地的纸在水中变化速度的差异,并将观察结果填写在记录卡上。每组3个人记录在1张记录卡上,哪一种纸折的睡莲先开,就在下面写上1,哪一种纸折的睡莲第2开,就在下面写上2,哪一种纸折的睡莲最后开,就在下面写上3。
(三)幼儿分组实验,教师重点指导幼儿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
(四)师幼分享交流实验的结果。
师提问:哪一朵睡莲开得最快,为什么?
出示大记录表,记录幼儿实验结果,并小结:纸放到水里会慢慢的变软、涨开,薄的纸吸水力强,睡莲就开快,相反厚的纸,吸水力弱,所以花开的慢,吸水性越强开花的速度就越快。
活动延伸
在区域里投放了不同质地的纸张,请小朋友继续实验。
中班教案:睡莲花开2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及操作,感知不同纸张制作的睡莲的吸水性能。
2、培养仔细观察和探索的习惯。
3、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纸张的睡莲(粉画纸、蜡光纸、植绒纸、牛皮纸)、笔、记录表、6张集体记录表格、盆子、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歌表演《我的小花园》
二、引发兴趣师:我的小花园里开满了鲜花,老师这里也有一朵花,但是是用纸做的花。
(1)出示一纸制含苞待放的睡莲。小朋友们想一想,这朵纸做的睡莲会在沙里、土里还是水里开放?
(2)教师把纸睡莲分别放入装有沙、土、水的盆里。看、水中的睡莲怎样了?
(3)念儿歌:(师)睡莲睡莲哪里开?(众)沙里它不开。(师)睡莲睡莲哪里开?(众)土里它不开。(师)睡莲睡莲哪里开?(众)水中它才开。
(4)为什么睡莲能在水中开放呢?(请个别幼儿讲述后教师小结)
三、幼儿实验
(1)这里有不同纸张制作的睡莲,请你们把它们放在水中试一试能不能开放。哪种睡莲先开?哪种睡莲后开?
(2)引导幼儿把不同质地的纸制成的睡莲放入水盆中仔细观察。
(3)幼儿操作。发现睡莲开放的顺序不同。
(4)请它们仔细看看什么纸做的睡莲最先开放,什么纸做的睡莲最后开放?
四、交流实验结果
(1)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3)讨论:为什么粉画纸做的睡莲最先开放?牛皮纸做的睡莲最后开放?
(4)请幼儿回答,引导幼儿观察各种纸的质地。
(5)小结:有的纸吸水性强,吸水的速度就快;有的纸吸水性弱,吸水的速度就慢。
五、填写实验表
(1)教师讲解记录方法。
(2)幼儿填写实验的结果,并说说表格中的记录结果说明了什么。
六、游戏《花仙子》
活动反思:
我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好问、喜欢探索操作活动,能运用各种感官探究问题。于是我设计此节科学活动。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把各种纸质的睡莲展现出来,让幼儿猜想,它们能在土、沙,水里开放吗?因为有些幼儿先前这方面的知识经验缺乏,有可能会有不同的猜想,教师对孩子的猜想暂且不做评价,让孩子进一步试着实验观察,结果结论一致,教师继续抓住幼儿探究心理,为什么纸做的睡莲为什么能在水中开放呢?初步让幼儿了解纸有吸水性。教师循序渐进,纸有多种,它们吸水性一样吗?幼儿通过猜想-----验证------再验证,最后通过实验自己得出结论。
整节活动结束,老师和领导对活动的组织评价较高,组织比较严谨,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厚,探究欲望较高,最后通过区域活动使幼儿求知欲望得到了延伸。但从中也存在不足,比如:材料的投放方面,有纸质吸水性相差不太大,如果幼儿不注意观察,有可能结果不同,所以教师在备课之前尽量选择吸水性差别较大的观察,对于吸水性差别小的,放在区域中个别指导,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中班教案:睡莲花开3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与操作,初步感知不同纸制作的睡莲的吸水性能,并尝试记录实验结果。
2、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不同质地的纸(如油光纸、白卡纸、拷贝纸、牛皮纸、报纸、植绒纸、素描纸)折成的睡莲花、水盆、沙盆、土盆、以及实验结果记录表。
2、认识上述各种纸张。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兴趣。
1、出示一纸制的含苞待放的睡莲。小朋友们想一想,纸制作的睡莲会在沙里、土里、还是水里开放?(幼儿猜想)
2、指导幼儿把睡莲花分别放入装有沙、土、和水的盆里,仔细观察。
请小朋友想一想纸做的睡莲为什么能在水中开放呢?
(请幼儿讲述后教师小结)
二、猜想活动
出示不同纸质的睡莲,幼儿猜想。
指导语:请你们猜一猜,把这四种不同的纸制作的睡莲同时放入水中,哪种纸做的睡莲先开放呢?哪种纸做的睡莲后开放呢?
三、幼儿实验
指导语:请你们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得一样不一样?
讲解记录表:
不同纸质的睡莲花(白卡纸、油光纸、牛皮纸、拷贝纸)的开放顺序。
指导语:请你把看到的记在记录表中,你看到那一朵第一名开了,就在它的下面写上“1”,第二名开的写上“2”,第三名开的写上“3”,第四名开的写上“4”。
引导幼儿把不同纸制作的睡莲放入水中,仔细观察,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四、交流实验结果: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讨论:为什么拷贝纸作的睡莲第一名开呢?
小结:有的纸吸水性强,吸水的速度就快;有的纸吸水性弱,吸水的速度就慢;拷贝纸的吸水性比白卡纸、牛皮纸、油光纸的吸水性强,吸水的速度比白卡纸、牛皮纸、油光纸的吸水的速度快,所以拷贝纸作的睡莲就第一名开了。
延伸活动:
为幼儿设疑:把报纸、植绒纸、素描纸做的睡莲和这四种纸做的睡莲同时放在水里,谁第一名开,谁最后一名开呢?
幼儿可以继续在区域活动。
中班教案:睡莲花开4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与操作,初步感知不同纸质做的睡莲的吸水性能不同,并尝试记录实验结果。
2、幼儿能积极参与并能主动探索。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不同质地的纸(如油光纸、白卡纸、拷贝纸、牛皮纸、报纸、植绒纸、素描纸)折成的睡莲花、水盆、沙盆、土盆、以及实验结果记录表。
认识上述各种纸张。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兴趣。
出示一纸质的含苞待放的睡莲。小朋友们想一想,纸制作的睡莲会在沙里、土里、还是水里开放?(幼儿自由猜想)
师:我们小朋友有不同的想法,那么到底是怎样呢?大家试着动手试一试吧!(教师指导幼儿把睡莲花分别放入装有沙、土、和水的盆里,仔细观察发现纸做的睡莲能在水中开放呢)。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纸做的睡莲为什么能在水中开放呢?
请幼儿讲述后教师小结:纸有吸水的性能。
(二)猜想活动:
出示不同纸质的睡莲,幼儿猜想。
指导语:请你们猜一猜,把这四种不同的纸制作的睡莲同时放入水中,哪种纸做的睡莲先开放呢?哪种纸做的睡莲后开放呢?
指导语:请你把猜到的记在记录表中第一行,你猜到哪一朵第一名开了,就在它的下面写上“1”,第二名开的写上“2”,第三名开的写上“3”,第四名开的写上“4”。
(三)幼儿实验:
指导语:请你们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得一样不一样?
指导语:请你把看到的记在记录表中,你看到哪一朵第一名开了,就在它的下面写上“1”,第二名开的写上“2”,第三名开的写上“3”,第四名开的写上“4”。 引导幼儿把不同纸制作的睡莲放入水中,仔细观察,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有个别幼儿观察不仔细,也许有误差,针对此情况,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进一步验证)
(四)幼儿再次实验:
验证自己的结果,把结果记录在第三行。
(五)交流实验结果: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讨论:为什么拷贝纸做的睡莲第一名开呢?
小结:有的纸吸水性强,吸水的速度就快;有的纸吸水性弱,吸水的速度就慢;拷贝纸的.吸水性比白卡纸、牛皮纸、油光纸的吸水性强,吸水的速度比白卡纸、牛皮纸、油光纸的吸水的速度快,所以拷贝纸做的睡莲就第一名开了。
(六)延伸活动:
为幼儿设疑:把报纸、植绒纸、素描纸做的睡莲和这四种纸做的睡莲同时放在水里,谁第一名开,谁最后一名开呢?
幼儿可以继续在区域活动。
活动反思:
我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好问、喜欢探索操作活动,能运用各种感官探究问题。于是我设计此节科学活动。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把各种纸质的睡莲展现出来,让幼儿猜想,它们能在土、沙,水里开放吗?因为有些幼儿先前这方面的知识经验缺乏,有可能会有不同的猜想,教师对孩子的猜想暂且不做评价,让孩子进一步试着实验观察,结果结论一致,教师继续抓住幼儿探究心理,为什么纸做的睡莲为什么能在水中开放呢?初步让幼儿了解纸有吸水性。教师循序渐进,纸有多种,它们吸水性一样吗?幼儿通过猜想—————验证——————再验证,最后通过实验自己得出结论。
整节活动结束,老师和领导对活动的组织评价较高,组织比较严谨,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厚,探究欲望较高,最后通过区域活动使幼儿求知欲望得到了延伸。但从中也存在不足,比如:材料的投放方面,有纸质吸水性相差不太大,如果幼儿不注意观察,有可能结果不同,所以教师在备课之前尽量选择吸水性差别较大的观察,对于吸水性差别小的,放在区域中个别指导,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中班教案:睡莲花开5活动目标:
1、 对纸质睡莲能在水中开放的现象感到好奇,并乐意探索。
2、 感知不同纸张制作的睡莲在水中开放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3、 学习与同伴合作,把三朵睡莲花轻轻放入水中并观察其变化。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彩色复印纸、报纸、广告纸制作的睡莲若干,小脸盆若干、记录纸
教室演示材料:大水盆一个,彩色复印纸、报纸、广告纸制作的大睡莲,集体记录表、“睡莲花开”视频资料。
经验准备:
睡莲花和荷花的区别;认识三种不同的纸张(报纸、广告纸、复印纸)
活动过程:
一、形象视频,引题激趣。
1、 引题:小朋友们,有一种美丽的花开放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播放视频《睡莲花开》)。
2、 提问:这是什么花?你看,它怎么了?美丽的睡莲开在哪里?在水中开放的睡莲真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做睡莲花的游戏。
3、 设疑:老师也带来了一朵睡莲,知道它是用什么纸做的?我把广告纸睡莲的花瓣都折起来,你猜它会开放吗?(准备两朵:一朵折好的,一朵没折过的)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二、操作交流,感知现象。
1、 第一层次:发现纸质睡莲能在水里开放。
1) 操作要求:
看来大家意见不一样。我们动手试一试就知道了!
林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一朵纸睡莲,拿到纸睡莲先要怎么做?折好后花瓣有可能会翘起来,那可以怎么办?折好后要把美丽的睡莲放在哪里?
教师边讲边演示:把花瓣朝中心折好,还要用大拇指摁的平平的,让它睡好。然后,离水面近一些,平平地放在水中,不用手帮忙,用你的小眼睛仔细观察你的睡莲会不会在水里开放。
实验探索:幼儿折花瓣,3个人用一个脸盆把自己的睡莲放在水里,进行观察。
2) 集中交流:你的睡莲在水里开放了吗?它是怎样开放的?(引导幼儿用比较清楚的语言或动作表达自己的操作和发现)
3) 引导提问:玩了这个游戏,你有什么不明白的想问老师吗?
师生探讨,共同得出结论:纸睡莲放在桌上会开吗?是谁在帮助它开放?对,水有一种神奇的力气,托住了纸睡莲,让它浮在水面上,水还跑到纸睡莲的身体里,纸睡莲的花瓣就膨胀了,它才会开放。
2、 第二层次:感知不同质地的纸制作的睡莲在水里的不同开放速度。
1) 操作探索:广告纸做的睡莲会开放,其他纸做的睡莲也会开放吗?
教师出示报纸、复印纸:老师还带来了两种纸,我也把他们做成了纸睡莲,这三朵纸睡莲要进行比赛,猜猜看它们开放的速度会一样吗?说说猜测的理由。
要知道它们开放的速度,得一起放下去比赛,三朵一起放,怎么办呢?
三个人一组做实验,一起折,一起放。(要一起放下去怎么办?大家喊“一二三”或者“预备-起”)
出示记录纸并介绍:为了让实验更准确,我还准备了一张记录纸,根据你们三个人观察到的不同睡莲花开放的速度,用1、2、3的标记记录下来,表示开放速度的快慢。最快的记什么,最慢的记什么?
三人一组进行实验,一起同时把三朵睡莲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开放的速度。
2) 集体交流:出示5组记录表,你们合作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教师打上1、2、3的标记。(如果有结果不一样,教师演示一遍)
3) 小结:原来不同的纸睡莲在水中开放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三、尝试提问,拓展内容
1)孩子们,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吗?(幼儿自由提问,配班老师记录,并把记录的问题展示在黑板上)
2)根据幼儿的发现,师幼共同小结:纸的厚薄、软硬不一样,放到水里吸水的本领也不一样,开放的速度也就不同!
3)生活延伸:出示压缩面膜纸。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你看,这是什么?
看看它在水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剪纸艺术
喜欢过节的白族
我和王大姐,约任琴去赶三月街。
晚上十点,在昆明站坐上“金花号”旅行列车,睡一觉,正好是天亮到大理。趁着忙忙乱乱上车的兴奋,整个车厢都在谈着“三月街”。
白族是一个喜欢过节的民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节日,汉族过,白族也过,全中国都过,这不用说了。白族还有许多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哦,
让我数一下:有打歌节,花灯会;有青姑娘节,接三公主节;有买卖刺绣剪纸的庄稼会;有赏梨花吃梨花的梨花节;有三月街、蝴蝶会、绕三灵、火把节、骡马会、
海灯会、山歌会,还有把劳动当作快乐游戏的栽秧会,有专门买卖嫁妆的渔潭会,等等,等等。如果加上各村各寨的本主节,说白族天天都在过节,大概也不算夸
张。在所有这些节日中,最盛大、最热闹的当然就数三月街了。三月街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民族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全州放假,赶街过节,好玩死
了!
千年一集三月街
三月街已经赶了一千多年了。
在古老的传
说里,三月街最初是白族先民祭拜观音娘娘的庙会。不过,轻轻拂开青烟紫气的缭绕,就会看见有两条古驿路如同两条蛟龙,不期然而然地在大理这个地方交会了。
一条叫“蜀身毒道”,史书上说,这条石铺古路,是汉武帝下令开凿的,远从四川成都翻山越岭而来,贯通大理到达缅甸、印度,称为“南方丝绸路”。另一条就是
唐宋时开通的“茶马古道”。马帮驮着砖茶、红糖、盐巴,还有山歌,穿过思茅、普洱的炎风豪雨,在昆明滇池洗洗风尘,养养精神,然后向西而行,踏上苍山洱海
间大理石铺筑的驿路后,折往丽江、中甸,从阿墩子进入西藏。大理人欢迎这两条路的到来。苍山中和峰下,偌大一个平坝已经为马帮们准备好。马锅头把驮子卸
下,商人把货物摊开。篝火烧起来了,大块的肉煮在铜锅里,喷香的茶煨在茶罐里。壮实的手举起大碗的酒,吼着:“喝呀!喝!”汉子闻着酒香来了,女人听到歌
声来了。甩落的热汗,溅起红灼灼的火星,欢乐的醉歌,唱圆天边的月亮……道别的时候,汉子买了称手的长刀,女人买了盐巴、绸缎和丝线。一声声叮嘱:“明年
再来啊!”商人赶紧提醒:“记住是‘三月十五’啊!”就这样,“三月街”挂在马帮的铃铛上,传遍了四面八方……
我知道,任琴不怎么喜欢
凑热闹。不过我说,三月街是一个例外。三月街已经赶了一千年了,干吗不去赶一回呢?不光是做买卖,还有对歌、赛马、荡秋千、打得螺,还有许多好吃的东
西……“不要听他瞎吹牛!”王大姐当头棒喝,实话实说,“净是人挤人,挤得黄灰冒……”任琴笑了,说是她反正已经为三月街准备了20个胶卷。她是摄影家。
她相信自己的眼睛。
最忙的是眼睛
一踏进石块铺垫的街场,就像掉进了万花筒,最忙的是眼睛。
耍龙队舞着青龙、黄龙、金龙,上下翻腾,左扑右跳,抢夺龙珠,把地上晒得满满的阳光掀搅得青一道黄一道,闪闪夺目。手持龙珠的小伙子,头缠白色包头巾,
镶着花边的黑领褂,罩在白色对襟衣上,腰间系一条大红腰带,又精神又英俊。只是那肥大宽松的蓝布裤子,一旋转跳跃,就灌满了风,泡乎乎的,有点好笑。看热
闹的白族姑娘,一群一伙的挤在一起,她们的衣装有一种青春的美艳。尊贵的白色,是她们的紧身衬衣;镶边的丝绒领褂,有的深红,有的浅蓝;绣着花朵,绣着鸟
儿的短围裙束系腰间;灰蓝的或是水绿的或是燕白的宽裤,那裤脚都绣了花边,配一双白的或是紫红的或是墨绿的绣花鞋……
对了,还没有说她们的头饰呢。这要分头说。
真的,白族姑娘的头饰,那才叫好看呢!而且因为地区不同装扮也不大相同。大理古城附近,比如周城、喜洲的白族姑娘,她们头缠白色绣花布或者白毛巾,头巾
一端的缨穗飘浮在脸侧耳畔,缠绕着红绒线的粗黑的发辫,奇妙地盘在额顶,这叫“风花雪月”,把称为大理四绝的“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都戴在头
上了。而剑川、鹤庆的白族姑娘呢,她们头上戴的则是“蓝天白云”:层层盘缠的艳蓝色的包头上,斜斜缠绕点缀着红花边的白丝巾,仿佛蓝天上飘着一朵白云。姑
娘们挤在一起,一个赛着一个的漂亮,让你无暇分辨哪个是“风花雪月”,哪个是“蓝天白云”!
不论是大理的,还是剑川、鹤庆的白族姑娘,
她们有一个总的好听的名子叫“金花”。这是从**《五朵金花》来的。**以苍山洱海为背景,演出一个充满喜剧色彩的爱情故事。阿鹏是剑川白族的一个好小伙
子,他心肠好,乐于帮助别人。在三月街的赛马会上,他夺得第一名,就在人们给他和他的马披红戴花的时候,他认识了美丽的副社长金花。在蝴蝶泉边,他们互赠
信物,用歌声表达爱情。阿鹏在赠送钢刀时唱道:“祖宗三代是铁匠,炼得好钢锈不生,哥心似钢最坚定,妹莫看错人。”这一点金花当然不会看错啦,但她要考验
考验阿鹏,故意唱道:“橄榄好吃回味甜,打开青苔喝山泉,山盟海誓先莫讲,相会待明年。明年花开蝴蝶飞,阿哥有心再来会,苍山脚下找金花,金花是阿妹。”
金花送给阿鹏一个金荷包,“见面好相认”。第二年,阿鹏来找金花了。谁知他走遍苍山洱海,找到好几个“金花”,都不是自己要找的“那一朵”,还闹了好多误
会和笑话。影片就这样带着观众把大理好好地游玩了一番,最后才以欢天喜地、花好月圆来收场。有这么一个因由,《五朵金花》在大理红得不得了,特别是这三月
街上,《五朵金花》歌声飞扬,一声声“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就像在号召阿鹏找金花,金花找阿鹏一样。做生意的,忙不赢找金花找阿鹏,或是放
开喉咙,或是开足音响,吆喝叫喊:“皮鞋28块一双!”“裤子30块一条!”……热闹得一塌糊涂。
任琴肯定抓到了许多好镜头,我的眼睛却是看花了。王大姐一脸兴奋,好像在说:“怎么样?是‘人挤人’吧!”
赛场上的傻马
赛马是三月街不可缺少的内容。本来,三月街就与马有关。正是有了马帮驿路,才有三月街。对老一辈人来说,赛马是一种古典的回忆。马蹄奔腾的风吹过他们的
心头,翻开一页一页遥远的马帮的故事。而年轻人则因为赛马,血管里注入了激情与浪漫。赛马是人人都为之热血沸腾的节目。
古老的椭圆形的
赛马场上,人喊马叫,旗帜飘扬。裁判员、赛马组织者、看热闹的男男女女,以及几匹红马、黑马,是想在赛前热身呢,还是故意在大庭广众中招摇,跑过来,跑过
去,渲染着赛场的气氛。沿着跑道,已经插了几圈红红绿绿的小旗子,优胜者除了比马的速度,还要比骑手拔了多少小旗子。你看,马队进场了!12匹马排成横排
走在前面,12名骑手高举的彩旗哗啦啦响着,似乎在向人们报告,它们分别代表大理白族自治州辖区内的11个市县。马队绕场一周,接受人们的欢呼,接受金花
姑娘们抛掷的鲜花与叫喊。跃跃欲试的兴奋被扇动起来了。这些来自山区或是平坝的马匹,也许昨天它们还在拉车,还在驾犁,还在驮运物品,而此刻它们却要为主
人去争夺荣耀。它们喷着响鼻,前蹄刨地,急不可耐地要去建功立业。
黄铜大锣一声炸响,果敢与豪勇的比赛开始了!急风暴雨般的马蹄声呼啸
而过,人们疯狂地叫喊、跳跃;而金花们的拼命喝彩,她们挥舞的草帽与手巾,无疑给了冲锋陷阵的骑手们神奇的鼓舞。这些阿鹏哟,哪个不想使出浑身解数,在金
花姑娘们面前露上一手?你看他们,居然表演起骑马神技来了!有的钻到马肚子下面,有的倒立在马背上,有的双手伸开如雄鹰展翅……简直把奋勇夺冠丢在了一
边。
突然,绝对是突然,有一匹马,一匹枣红马溜出马队,不跑了!是跑不动了呢,还是不想跑了呢,不知道这家伙是怎么想的?骑手一边喝
斥,一边挥鞭直抽马屁股,枣红马只是原地打转,任凭“马屁”拍得再响,它也誓不从命。最后它老兄干脆调转马头,朝着马队相反的方向绕场飞舞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使全场骚动,大喝倒彩。枣红马受到前所未有的鼓励,肯定觉得比夹在马队里好玩多了,风光多了,一来劲,跑得更快,几次与马队迎头而
过。骑手如梦初醒,也不含糊,一路拔旗,最后居然抱了一大抱旗子邀功请赏。组织者哭笑不得,在广播里宣布:由于“傻马”捣乱,这场比赛不算……话音未停,
人们已经笑倒一片,金花们弯着腰,捂着肚于叫“笑死了,笑死了……”
大青树下赛歌喉
一阵脆亮的歌声,来自大青树下。
大青树,白族的神树,“风水树”。它在白族村口这么一站,就是一种昌盛与繁茂的象征,一种永久的不可动摇的神圣。它绿光四射,是白家人心目中一朵吉祥的
云。今天,三月街的大青树上,枝叶间挂了许多彩旗,挂了一串一串蜡光纸剪的蝴蝶和一个个大红灯笼,装扮得喜气洋洋,“花枝招展”。古老的大青树充满青春的
活力。它一定是听了许许多多白族调,呼吸着那好听的白族歌声,才长得这样伟壮,这样美丽的吧?你看它是那么深情地,用巨大的浓阴遮护着赛歌台,每一片树叶
都在惊喜地倾听歌声,都在歌声的阳光里振翅欲飞。
歌手们,不论是上了年纪的老歌手,还是初展歌喉的年轻歌手,都是按传统的白族调演唱。
白族调,白族人称为“白曲”,实际上就是白族民歌。据说白族调有三十六个韵头,而且分雌韵、雄韵。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情景,还可以变韵、换韵,这样
三十六韵就差不多包括了白族语言的全部音韵了。演唱者,或对歌对调,都要遵循这些韵头。这是站在我旁边的一位大嫂给我讲的。这位一身白族打扮的大嫂说,她
不是白族,她的老家在山东,小时候跟父母来到大理,“喝了洱海水,就变成白族了”。她说她喜欢白族,喜欢说白族话,还最爱唱白族调,“你不知道吧,”她看
着我,眼睛亮亮地说,“娃儿他爹,就是我在石宝山歌会上对调子对来的!”说着哈哈哈笑了起来。我问“娃儿他爹”来了没有?大嫂说,来了来了,“一进街场,
这死鬼就钻不见了!”
说话间,一阵笑声海浪一样响了起来,赛歌台上一对男女的对唱引起了轰动。我听不懂,大嫂热心地充当翻译。那男的幽
默地戴着黑眼镜,弹着三弦唱道:“蜜蜂想花花想蜜/你也想我我想你/想到哪一天(唉咦哟)/老虎只想点苍山(啊咦哟)/金鱼只想洱海水/燕子它想青瓦房
/我想小妹妹(唉咦哟)……”刚翻译到这里,大嫂叫了起来:“哎呀,那‘黑眼镜’就是娃儿他爹呀!”大嫂满面笑容地对我说:“你等着,我去和他对上一
曲!”说着就往前边挤。
也许是人太多太挤,也许是临时改变了主意,等了一阵也没有见这位大嫂登上赛歌台,我们只好到别处看热闹去了。
小哥哥哭了
一堵一堵的黄灰冒起来,遮住了苍山,改变了苍山的颜色。这里是人喊马叫的骡马市场。
一大片荒坝坝上,又是马又是牛,起码有几百!水牛、黄牛,黑的,花的,金黄的,紫红的,大牛、小牛……有的在顶架,有的在拉屎,有的在反刍,嘴角糊着白
沫,丝丝口涎被风吹起来,亮晶晶的。看,这头黑牛多壮实!全身黑缎子似的,滑溜,光亮。那高耸的肩头,多丰满,多有力!短粗的脖子上,挂着一个大铜钟铃
铛,一对琥珀色的牛角,尖刀似地透着威风。好几个人围着议论价钱,商量的声音忽儿大,忽儿小。远远近近都有牛的叫声:哞——哞——空旷,辽远。
和相对安分守纪的牛们比起来,马就要活跃得多,跳皮得多了。有的马可能刚从赛马场上下来,骑手还没有尽兴,跃马扬鞭,又吼又叫,乱跑一气,卷起阵阵黄
灰。任琴一边哈着腰护住照相机,叫着“完了完了,我的相机完了”,一边又对着那些打滚的马,嘶咬的马,尥蹶子的马,狂拍猛照。“看那串马铃铛!看那马头上
的绣球!看那绣球下的镜子……”她举着相机叫着拍着,兴奋成一匹马!
经验告诉我,越是在热闹的地方、热闹的场合,你越是看不见任何留有印象的面孔。幸亏我们见到了一个小哥哥。
噫,这个小哥哥,怎么一个人坐在土坎上呢?他大概只有十来岁吧,那么忧伤地看着一箩发蔫的青草。他的一头短发灰扑扑的,泪痕斑斑的脸蛋灰扑扑的。我们蹲
下来和他说话,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背过脸去,好一阵才小声小气地说他叫“杨玉才”,接着就把头埋下去,肩头一抖一抖地哭了起来。我们一下子紧张了,扳着他
的肩头,问他哪里不舒服,是不是病了?他抬起头,满脸都是泪水,嘴一瘪一瘪地说他的小马卖掉了。王大姐掏出手帕来给他揩眼泪,揩他的小脏脸,嘴里说别哭别
哭,自己的眼圈也红了。
小玉才告诉我们,他的小马多好啊,多乖啊!“我们在河滩上玩耍,我闭着眼睛假装不理它,它会用头来蹭我,用嘴来
拱我的脸……”小玉才说他总是割最嫩的草给小马吃,总是带着它去喝最干净的水,给它理鬃毛,给它抓痒痒。“可是,可是爸爸烧的石灰窑垮了,它被卖掉了。这
个小憨包,跟着人家屁颠屁颠的,我背着草去追,它头都不回,还以为是和我躲猫猫呢……”小玉才又哭起来。我们也没了主意,就坐下来劝他,哄他,安慰他。还
是任琴有办法,说“注意注意,照相罗,给你照个哭鼻子相……”“不要,”小玉才抬起头,赶紧拉着袖子揩眼睛,把脸都抹花了,很不好意思地看着照相机。咔
嚓,任琴的镜头里,留下了玉才小哥哥腼腆的、朴素的笑容。
好吃的东西
我们在三
月街上到处钻,到处逛。一不小心,走进了药材市场。所有的药材:青海的虫草、四川的贝母、宁夏的枸杞、东北的人参、西藏的藏红花,以及杜仲、茯苓、灵芝、
黄芪、雪上一枝篙、黄连、苡仁,等等,等等,都在太阳下尽情地散发出自己的气味。这些气味混合在一起,形成弥天漫地的浓烈的中药味。王大姐说:“赶紧多吸
几口,这么多中草药,肯定包治百病,今年就不用上医院了!”说着,像做深呼吸运动一样,伸长脖子吸起来,任琴给她“咔嚓”了一张。
在一
个藏药摊摊前面,我们和卖药的藏族老人聊起来。老人已经六十有二,脸色红黑,毡帽下的一双眼睛,深邃有力,说话的时候,金牙齿一闪一闪的亮。他说他18岁
就来赶三月街,年年来,“已经四十五年了!”他伸出两只手,比划着,发出豪爽的笑声。我们也不知道要买点什么,老人手捻佛珠,笑呵呵地说,“看看就行,看
看就行……”
就这样看着聊着,走出药材市场,我们又在金银珠宝摊摊前,在木雕、剪纸、铜器、陶罐、刺绣摊摊前,走走停停,流流连连。
在挂着“鹤庆银器”布标的帐篷里,我们欣赏了一位白族农民的手工艺品。这位叫寸发标的手艺人,40多岁,堪称民间工艺大师。他把“九龙银壶”拿给我们
看,只见银晃晃的九条龙,在翻腾,在扑跃,那龙须,那鳞甲,那“画龙点睛”的龙眼,真是活龙活现,就要从银壶上腾飞起来!我们和寸发标相约,一定到他家去
看他雕龙画凤。寸发标笑着说:“欢迎欢迎,有好看的,还有好吃的……”
说到好吃的东西,三月街就多了!糖有核桃糖、花生糖、芝麻糖,丁
丁糖、米花糖、丝窝糖、豆面糖、棉花糖、山楂糖,至于各式各样的夹心糖、水果糖、奶糖、饴糖,就难计其数了。糕的种类也多,有松花糕、芙蓉糕、太平糕、鸡
蛋糕、盅盅糕、发糕、巍山青豆米糕、鹤庆米糕,等等。和糕做法不一样的各种饼类,云南人叫粑粑,有豆沙粑粑、喜洲粑粑、洗沙糍粑、荞粑粑、麦粑粑。荞粑粑
蘸蜂蜜,麦粑粑将就腌黄瓜,这是最通常的吃法。顺着“腌”字排下去,有腌莲花白、腌萝卜、腌螺蛳、腌苤兰、腌橄榄、腌梨、腌木瓜。眼目下大棚栽培,反季节
种植,什么新鲜东西都有。酸角、杨梅、草莓、苹果、脆桃这些不说了,连青包谷都有烧的、煮的,豆有沙炒蚕豆、绿心豆、酥黄豆、脆豌豆。除了盐炒葵花子,又
有盐水煮松子、西瓜子、南瓜子、火麻子。这还没有说到凉拌粉皮、凉拌木耳、凉拌树胡子、凉拌折耳根、凉拌香椿这些酸酸辣辣叫人咽口水的凉拌菜呢。满街飘香
的是烧臭豆腐、烧洋芋、烧饵块,还有凉米线、凉卷粉、豌豆粉、米凉虾,还有雕梅、雕梨、冬瓜蜜饯,还有……真是太多了!听说有人甚至从苍山顶上背雪来卖
呢!这苍山雪的吃法有讲究,“杯子”是树叶卷的,舀上一勺雪,淋上稠稠的“糖稀”,用竹片挑着吃,叽叽喳喳的,冰甜!只是在什么地方卖呢,没有找到。
不过,风太大,人又多,一开始我们只是享享眼福,不敢一饱口福。逛着逛着,到底抵挡不住那凉米线和豌豆粉的诱惑,吃吧,此时不吃,更待何
时!谁知就在下决心的关键时刻,任翠“啊”地叫了一声,说“钱包不见了!”吃凉米线的心情受到严重打击,任琴说还是让照相机吃吧,咔嚓咔嚓,照相机毫不含
糊,大吃特吃起来。
民间剪纸是民间艺术的一种。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剪纸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新疆曾出土了距今一千五百余年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对猴团花)。在后来也可通过染缬、华胜、吉州窑和定窑的装饰图案、皮影、蓝印花布、小品刺绣、绘画作品中见其略影。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在民俗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南宋已出现了专业民间剪纸艺人。民间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
民间剪纸的历史
[编辑本段]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剪纸的主要材料是纸。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过去一直公认造纸术是蔡伦于公元105年前后发明的。后来陕西省扶风县出土了西汉时期的纸,专家们认为纸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要提前到两汉平帝之前,可能在宣帝时期(公元前73一前49年)。不管结论最后怎么定,在纸发明之前,不会有真正的剪纸。但用其它薄片材料用于剪刻镂花,却在有纸之前。
文物记载
[编辑本段]
战国(公元前476一前221年)
① 1950一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
② 湖南长沙黄泥圹出土的晋代金片装饰物。 这些用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虽然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
北朝(公元386一534年)
用纸剪成美丽的图案花纹,目前最早发现而且有据可查的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了五幅团花剪纸: 南北朝对马团花、南北朝对猴团花、南北朝金银团花、南北朝菊花团花、南北朝八用形团花。
唐代(公元618一907年)
唐代已将剪纸图案应用于其它工艺方面:
①1963年一1965年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人胜”剪纸。
②1973年西安出土的皮革帽子,图案是镂空花样。
③自汉至唐现了一种金银镶嵌技术工艺,是将刻镂的金银箔粘贴在漆器或铜镜的背面,经填漆磨干,在漆地上显出金光灿烂的花纹。河南省郑州出土的唐代金银平脱镜(直径36.2cm)
④现藏于日本正仓院唐代的“人胜”刻金箔。
⑤1951年湖南省长沙出土的汉代金箔刻花图样。
宋代(公元960一1279年)
宋代关于剪纸的记载就很多了。有的将剪纸作为礼品的点缀,有的贴在窗上,有的装饰灯彩,还有的剪成所谓“龙虎”之类。在南宋时期,已出现了以此为职业的艺人,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这时,皮影盛行,雕镂皮影的材料,除了动物的皮外,也有用厚纸制作的。
宋代剪纸用于工艺装饰的一个重要创造,是吉州窑的瓷器,产品有茶盏和花瓶等,图案题材很多,有凤凰、梅花、枇杷和吉祥文字等,造型生动、活泼,它是作者在施釉过程中,贴上剪纸,入窑烧制而成的。
现代民间蓝印花布,是用镂花纸板刮浆后仿染而呈现花纹的,这种印染工艺宋代已很普遍,山西省出土的南宋印花布便是一例。
明代(公元1368一1644年)
明代的夹纱灯是很有名的。它是将剪纸夹在纱中。用烛光映出花纹,这是剪纸在日常生活中的又一应用,现在人们叫它“走马灯”。
▲清代(公元1644一1911年)
剪纸流传下来的很少,北京故宫博物院坤宁宫,室内顶棚和宫室两旁过道壁间均用白纸衬托出黑色龙凤双喜的剪纸图样。
史料记载
[编辑本段]
唐朝
崔道融所留传的诗中,有这样的词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这里所讲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剪纸艺术作品”唐代诗人李商隐《人曰》诗:“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也是写此。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蟠,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
南宋
周密所著《志雅堂诗杂钞》中写有:“旧都天衔,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又中原有余承志者,每剪诸家书字,毕专门。其后有少年能于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极精工。”即是“开封”府,“剪花样”指的自然是“剪纸”。
剪纸艺人有姓名可考的,除上面提到的余承志外,还订林文辉。广州建德县志云:“林文辉,字纲齐,剪纸为字,飞动如龙蛇,点差不差毫发,室人装璜成轴,易薪米以自给,人称之曰剪”杨诚齐集子里,也曾提到一位“剪字道人”,说他“取义山经年别远公诗,用青纸剪字,什米元章体逼真”。
用途分类
[编辑本段]
从具体用途看大致可分四类:
一、张贴用,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纸扎花、门笺;
二、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
三、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鞋花、枕头花、帽花、围涎花、衣袖花、背带花;
四、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围兜、头巾等。
窗花
用于在贴窗户上作装饰的剪纸。以北方为普遍,北方农家窗户多是木格窗,有竖格、方格或带有几何形花格,上面张糊一层洁白的“皮纸”,逢年过节便更换窗纸并贴上新窗花,以示除旧迎新。窗花的形式有装饰窗格四角的角花,也有折枝团花,更有自由的各式适合花样,如动物、花草、人物,还有连续成套的戏文或传说故事窗花。总之适应不同形状的窗格作成不同的布置。有一种布置较特别,即跨越窗格的窗花,在山东民间称作“窗越”。
喜花
婚嫁喜庆时装点各种器物用品和室内陈设用的剪纸。一般是将剪纸摆衬在茶具、皂盒、面盆等日用品上,有贴在梳妆镜上。喜花图案题材多是强调吉祥如意、喜气洋洋的寓意。色彩为大红。外形样式有圆形、方形、菱花形、桃形、石榴形等,配置以各种吉祥的纹样如龙凤、鸳鸯、喜鹊、花草、牡丹等。构图布局有“花中套花”的方法。
礼花
摆附在糕饼、寿面、鸡蛋等礼品上的剪纸。在广东潮州一带称作“糕饼花”、“果花”,浙江平阳一带称作“圈盆花”。礼花题材多取吉祥喜气的图案。在山东为庆贺生子的“喜蛋”上贴剪纸,或将蛋染红露出白色花纹。在福建农村互相馈赠寿礼用乌龟图案以象征长寿。有龟形糕饼,也有龟形剪纸。
鞋花
用作布鞋鞋面刺绣底样的剪纸。其形式一般有三,一是剪成小团花或小散花,绣于鞋头,称“鞋头花”,二是适合着鞋面的形状剪成月牙形,称“鞋头花”,三是由鞋头花的两端延伸而至鞋帮,称“鞋帮花”。另外还有一种“鞋底花”,旧时多用于“寿鞋”。或绣于布袜底上。鞋花布局一般多疏朗,题材有花草、小鸟等。有的鞋花在局部剪开而不镂空,此称“暗刀”,是绣花时套针换色的依据所在。
门笺
又称“挂笺”、“吊钱”、“红笺”、“喜笺”“门彩”、“斋牒”。一般用于门楣上或堂屋的二梁上。其样式多为锦旗形,天头大、两边宽,下作流苏。多以红纸刻成,也有其它颜色的或套色的。图案多作几何纹或嵌以人物、花卉、龙凤及吉祥文字的,如“普天同庆”、“国泰民安”、“连年有余”、“风调雨顺”、“金玉满堂”、“喜鹊登梅”、“福、禄、寿、喜、财”、“五业兴旺”等。张贴时或一张一字、或一张一个内容,成套悬挂,一般以贴五张为多。贴门笺除有印春除旧之意外,也有祈福驱邪之意。
斗香花
一种套色剪纸,多用于祭祖祀神等民俗活动时的装饰用,旧时祭祀总要烧香,一般香作细条状,叫“线香”;也有粗条状并盘绕成各种花纹,其纹如篆字,旧称“香篆”。这种香篆均需覆斗形底座并有竹签支撑。在底座和撑架上便装点着彩色的剪纸,称“斗香花”。斗香花题材有人物和神仙(如八仙、和合、寿星)等吉祥图案。多以蜡光纸刻制,每套十张左右。
剪纸团花
剪纸的一种布局格式。呈圆形花样、四面均齐。这种装饰格式在剪纸中尤能显示其优异性,由于纸张可折叠,如对角折叠二次、三次、四次不等,便可剪出四面均齐的团花。我国最早的剪纸实物,新疆出土的北朝时期剪纸,即为团花格式,如“对鸟团花”、“对猴团花”、“八角形团花”、“忍冬纹团花”、“菊花纹团花”。可见团花格式是剪纸中最为古老的格式。
剪纸旗幡
用于民俗活动中剪成旗幡形的剪纸。如民间重阳节时,以色纸剪成三角旗插在重阳糕上,非常好看。宋代浙江旧俗,如有病人,巫者执剪纸龙虎旗驱邪消灾。在丧礼中,送葬用的“花幡”也有用素纸剪成。剪纸花幡与佛教中引路菩萨所持幡状物相关;另在纪念逝者过周年时的斋事中也有剪纸而成的“招魂纸幡”,以及悬挂经堂梁上的“疏”(其形也类似于幡)。
各地剪纸荟萃
[编辑本段]
邳县剪纸
江苏省徐州地区流行的剪纸,以邳县的最见特色。其种类有二,刻纸为彩色门笺,多用蜡光纸拼色;剪纸除走方艺人的鞋花外,多为窗花。窗花题材有劳动场面、家禽牛羊、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寿桃、花卉鱼虫、龙凤等。
高密剪纸
山东高密一带流传的剪纸。从农舍的门窗、棚顶到箱柜、衣橱都有剪纸装饰。制作一般不打草稿而放剪直下,其特色是常用锯齿纹和挺拔的线条相结合来构成形象。
佛山剪纸
广东佛山的民间剪纸。宋代已有流传,盛于明清两代。由于其剪纸制作方法采用了剪、刻、凿、印、写、衬等,在种类上便可分纯色剪纸、铜衬料、铜写料、纸写料、金花、银写料等。其作品在剪刻时很讲究,多用小刀或剪刀在纸上或特制的铜箔、锡箔上剪刻而成。尤以铜写料最具特色,溶汇了绘、刻、写的技法,使作品苍劲右拙、金碧辉煌。佛山剪纸在一百多年前也用作建筑、家具雕刻的底稿,后又用于室内装饰。贴在门楣、柱枋上,也用于祭礼、扎作、花钱、炮竹等装饰。
台江剪纸
贵州省台江苗族的剪纸。以衣袖花、围腰花、帽花等刺绣底样为多。其图案题材虽也有龙凤、牡丹等,但与汉族的花样风格大异。尤其是衣袖花以针刺手法,更使人感到粗中见细的特色。
滦州布影
有二层涵义。一指河北滦县的皮影,据传兴于明初,但最早文献记载仅见清嘉庆年的《滦州志》。当地人不称滦州影而称“乐亭影”可能因唱腔为“乐亭调”而呼之。一指山东皮影。山东皮影据传也从河北传入,唱腔多为柳琴调。其刻工粗犷,敷色古雅,所演剧目为神话传奇和当地流传的历史故事。
安塞剪纸
陕西省延安北部安塞一带流传的剪纸。其形式很多,有窗花、门画、炕围花、挂帘花、窑顶花、桌裙花、枕花、鞋花、牌牌花、围肚花等等。内容分几种,一是用于春节美化环境,吉祥如意的题材很多,如飞禽、花草、牛羊猪狗、狮子老虎等;二是用于婚娶装饰洞房的,多石榴牡丹、成双鸟禽等;三是用于制作刺绣、布玩具底样的,多双石榴、双桃、虎娃等图案;四是用于迷信礼仪的,有财神爷、灶王爷,还有用作招魂的纸人等。
陇东剪纸
甘肃省庆阳、平凉两个地区流传的剪纸。陇东剪纸历史久远,风格粗犷夸张。东部的正宁、宁县、合水、庆阳、华池、环县等地剪纸较为古朴雅拙;中部西峰、镇原一带风格秀丽工整;西部泾河上游的平凉、泾川、崇信、华亭、庄浪一带风格较为简洁明快。题材上多飞禽走兽、民间故事、戏曲人物、四季花卉等。就其形式看有门花、炕窑花、窑顶花、箱柜花、粮囤花、灯笼花、喜花、吊帘花、礼花、寿花和刺绣用的底样等。
浮山剪纸
山西的浮山有“剪纸之乡”的美称。其剪纸遍布全县并流行于晋南一带。其形式有窗花、礼花等。最有特色的是十二个月“桥花”串连起来,用于儿童生日庆贺。浮山剪纸广泛用于生活中的服饰、枕头、兜肚、遮裙、钱包、鞋帽、手帕的刺绣底样,以及丧葬、祭礼、祈祷所需的纸幡、金银山、桥马人物、斗旗等。还用于农家门帘、桌围、椅搭、盖巾、被褥、花布的刷印和剪贴图案。
滨州剪纸
山东省鲁北惠民地区流行的剪纸。多为窗花或刺绣底样。风格上较胶东的粗犷些。其剪纸中以对称(折剪)式的人物很有特色。现在代表性的剪纸作者有赵秋春、赵恒英、任成英、张玉针、张金娥等。
蔚县剪纸
河北蔚县剪纸,相传已有两百年历史。以窗花见长,“天皮亮”可说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云母薄片上绘图着色进行装饰。后来河北武强县的木版水印窗花传入,吸取其色彩特点,仿“天皮亮”透明效果,以刻代剪,形成蔚县剪纸的独特风格。蔚县剪纸以“阴刻”和“色彩点染”为主,故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说。题材多取自戏曲人物,也有花草鱼虫、飞禽走兽等吉祥形象。
南京剪纸
江苏南京的纸,据史载明代已流行于民间。其中以喜花和斗香花著称于世。旧时,南京人婚嫁喜庆,都在箱、柜、被、枕等嫁妆上缀以用大红纸剪的各种喜花。其图案题材则根据需要和特定的剪纸外形,填满花叶等吉祥纹样。可谓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的特色。斗香花的题材则有戏文、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吉祥纹样、花卉等。配色一般用金色和大红、桃红、绿、蓝、桔黄、淡黄、黑等七色蜡光纸组成,有十分强烈的效果。南京剪纸除斗香花和门笺是刀刻外,多数喜花是用剪刀剪成。
山西剪纸
山西民间剪纸的体裁格式,根据各地民俗与实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如晋北一带窗户格式有菱形、圆形、多角等样式,窗花也随窗而异,小的寸许,精致灵巧,稚趣横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素雅大方。忻州一带,欢庆春节,或操办婚事都要贴“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莲花、桂花、笙等,祝愿新媳妇善于女红,早生贵子,美满幸福。
山西民间剪纸的风格,总体来说,具有北方地区粗扩、雄壮、简练、纯朴的特点。但是,因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木同,各地剪纸又有差异。如晋南、晋中、晋东南、晋西北、吕梁山区的剪纸,多为单色剪纸,风格质朴、粗犷。而流行于雁北地区的染色剪纸,则婉约典雅、富丽堂皇,尤以“广灵窗花”为代表。
“广灵窗花”以造型写实、刻制精巧,色彩艳丽而著称。它的原料是一种单一的雪白宣纸,工具是几把刀刃为斜形的大小不等的刻刀。程序是先用刀刻出剪纸成品,再点染着色。民间巧匠非常讲究刀工刻法和着色技艺,他们以简单的工具,采取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办法,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能龙飞凤舞地刻制出许多成品。着色时用上好白酒调色,调配较深的颜色可加少量白矾,这样既能使涂上的颜色鲜艳水灵,又能保证剪纸存放较长时间。广灵剪纸以其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声誉,现已销行到法国、美国、日本、波兰等国,成为海外友人珍爱的艺术品。
人们把生活比作一棵常青树。那么,我们说这剪刀下的艺术便是常青树上的花和果。民间剪纸扎根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土生土长,土香土色,永远散发着艺术的芬芳。
关于“中班教案:睡莲花开”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