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最新组织调整
网上有关“小米最新组织调整”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米最新组织调整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懂车帝原创 彩丽美
[懂车帝原创 行业]10月15日,懂车帝获悉,小米集团宣布进行组织调整及干部任命。其中包括 小米汽车相关任命: 任命李肖爽担任小米汽车副总裁 ,负责产品、供应链及市场相关工作,向小米汽车CEO雷军汇报。此外,任命刘安昱担任小米汽车上海团队政委,向集团组织部部长刘德汇报。
小米汽车副总裁 李肖爽
资料显示,李肖爽本科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硕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在毕业后,李肖爽加入了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王川创办的多看科技有限公司,担任用户体验部门经理、产品设计总监。2012年,随着小米收购多看科技旗下的多看阅读,时任多看阅读产品总监的李肖爽也加入小米。同年年底,李肖爽参与了小米盒子产品设计,从2015年开始担任小米电视产品总监,2020年,担任小米集团大家电部总经理。
小米造车新进程
自从正式宣布“小米造车”一事以来,雷军走访“友商”的行程就十分密集。据悉,此前雷军在考察广汽埃安时,李肖爽也曾随行。
根据此前报道,曾有知情人士透露,“小米集团内部转岗汽车业务线,有三条标准:人员原工作必须偏技术和研发方向;原部门团队业务稳定;原业务部门***有合适的替代人选”。据悉,小米集团早期员工和“已离职的原重要核心高管”也会加入小米汽车。
小米集团通过官方微博账号宣布:小米汽车正式完成了工商注册
今年9月1日,在开学季首天,小米集团官宣“小米汽车”正式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金100亿元人民币,由雷军担任法人代表,正式落户北京,并已搭建近300人的团队。
尽管谜底尚未揭晓,但小米造车的动作却明显提速,尤其是在招揽技术人才方面。
据了解,自宣布造车至正式注册公司的5个月间,小米汽车团队进行了大量的用户调研和产业链考察,调研访谈2000多次,拜访并深度沟通交流了10多家业内同行和几十家产业合作伙伴,同时快速推进着汽车的产品定义和团队搭建。
小米手机核心销售岗大调整:软件与体验部并入手机部
昨天,小米公布新一轮组织调整,已经记不清小米第几次组织调整了,据说,最近两年,小米组织部已发出了50多封关于组织调整与干部任命通知。
我们写小米的文章很节制,最近两年总共才四篇:小米第四次组织调整,要干硬仗、从小米人事调整,看政委C位出道、小米造车,背后的组织能力够吗、我眼中的小米与雷军。或许以后要加快节奏了。
简单聊聊这一轮小米组织调整的三点看法。
先上文件:
一、小米组织调整最大赢家——许斐
小米这次组织架构调整,最大动作——把中国区的市场体系大整合,同时,对部分干部进行调整, 最吸引眼球的应该是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中国区副总裁——许斐 。
大家看一眼任命文件,许斐晋升为市场体系“一把手”,连集团公关部都要跟许斐双线汇报,许斐和雷军之间,就隔一个卢伟冰(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许斐岗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许斐是谁?
她是小米46号员工,最早的职务是MIUI产品经理,被米粉称为 “最美工程师” 。许斐2007年毕业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工学硕士。
进入小米之前,2007-2010年,许斐先是在谷歌中国工作,任职产品经理,主要负责整合搜索,移动搜索,手机地图,中文语音搜索等内容。
2010年谷歌退出大陆市场后,许斐机缘巧合就进入了小米。
再来看看许斐妹子当年在谷歌工作,期间出来参加一个“谷歌工程师面对面”活动的一个皂片,工程师的气质拿捏的挺准的。
许斐在进入小米后,也曾在知乎替HR回答了一些小米面试的问题,简单明了。
随着许斐职位上升,她社交账号很早就不更新了,不过,或许以后大家能在小米更多市场活动、官方视频看到她吧。
二、小米 为何深度政委化?
大家再看一眼任命文件,你会发现“小米组织部”“中国区政委”“集团参谋部”字眼不断涌现。
这些概念原本属于军队或体制内,在外企是没有的,这些“玩法”一开始也只是在华为,阿里国内的新兴的私营企业。
现在这个模式也已经被小米运用得“炉火纯青”,几乎所有部门都设置“政委”。
小米什么深度“政委化”?
我们以前写过从小米人事调整,看政委C位出道,综合起来,有两个判断:
一是队伍大了,人不好带了
一家公司大了之后,企业文化、价值观、使命、愿景很容易被稀释,不能每个人都埋头做业绩,只为“活下去”,得有人去做“长期主义”,去坚持一些原则,看紧高压线,又要去倡导一些理想,为大家“活得更 健康 、过得更有质量”。
政委就特别适合干这个,传统HR太职能化了,做得不太好。
小米前几年,时不时闹出一些市场宣传、招聘发言等舆情,不管是团队管理问题,还是价值观导向问题,需要有政委来拎好这根线。
二是公司太了,干部不够用了
政委制,不仅仅是增加一个部门,或增加一个岗位,更重要的作用,也可以作为一个组织培养干部的机制,就像军队的政委,平时抓政治管思想搞文化,战时是指挥官,随时作为一号位的替补。
小米的政委制、阿里的政委制和华为的军团制, 背后都有一个推动力——为了解决公司发展,干部不够用、干部打不动的“干部备胎计划”。
三、小米HR为何缺少存在感?
这里,不是说小米的HR做得不好,想表达的是,在小米历次声势浩大的组织调整和干部任命,几乎没有提到小米HR高管的调整,比如,很多大厂都设首席人力官(CHO)、人力资源副总裁等。
小米目前对外公开的非业务类的高管名单中:雷军是董事长,林斌副董事,王翔是集团总裁,刘德集团组织部部长,张峰是集团参谋长,王川是首席战略官,林世伟首席财务官,唯独没有公开首席人力官。
有人说,2020年10月,雷军微博公开一个合影过,当时邀请了碧桂园背景的彭志斌出任小米首席人力官。不过,据业内消息,2021年2月份,即彭志斌入职半年后已离职,目前百度百科还没更新。
地产HR大佬跨界到 科技 行业,没有完成转型,彭志斌不是第一个,除了个人原因,业内分析HR大佬跨界难核心原因:
一是行业价值链的差异。
资金+土地+人才是地产核心三角,侧重集团军、重装作战模式,用户+产品+流量是互联网核心三角,更适合搞特种兵,轻骑兵、小组制模式,HR与人才指导思想有很大的不同。
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企业为什么喜欢扁平化,扁平化的确管理效率高,但管理水平未必就有多高了。
二是人才模式的差异。
地产要求重资产+高周转,人才梯队+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一环扣一环,从头部人才到腰部人才像一架高铁。互联网要求找对方向+看准风口,持续迭代和创新,最核心是头部人才(发动机),即创始人+核心团队,人才模式像一架波音飞机。
从这个角度也能理解,互联网的确人才非常重要(头部人才),而腰部以下的人才培养、人才留用未必真有多大的耐心,看看最近的元宇宙天价抢人就知道了。
当然,彭志斌在小米没有能顺利落地,可能最主要的原因——小米集团组织部太强大了,而且小米还有参谋部,首席战略官,留个彭志斌的空间很有限,作战半径太小。
就像华为的干部部、阿里的政委,这些部门多多少少是跟传统HR抢地盘的。尽管他们一开始设立的初衷并不是抢HR地盘,也不是因为传统HR做得不好。
简单说,干部部和政委制比传统HR更有存在感,因为他们天生适合作战,距离核心资源跟近一些。
一家公司最核心的生产要素中,除了资金(土地)、技术、供应链,就是人才和干部,谁是他们的话事人,谁就是真正的C位。
小米再调整组织架构和多位中高层,以应对股价持续下行和手机业务承压。
变化最大的是小米负责研发MIUI系统的一级部门“软件与体验部并入手机部,与手机部系统软件部和生态链部IoT软件部整合,新部门由金凡负责,他不再向雷军汇报,而是向手机部总裁曾学忠汇报。金凡曾在Google中国工作,是小米早期员工,负责MIUI系统开发多年。
一名小米人士称,这次调整是聚集小米手机系统和软件开发资源,提高用户体验。今年上半年,小米手机操作系统MIUI因运行卡顿等问题被用户指责,让小米早期快速发展的“优势一度成为用户抛弃小米的原因。
负责在中国大陆卖货的“中国区是这次调整的另一核心:新来一位高管,并调动一位高管。
小米国际部销售副总裁刘毅调岗至中国区,担任电商部总经理,负责小米手机等产品在京东、天猫等渠道出售。这些渠道是小米在中国卖手机的关键,贡献超60%的出货量。刘毅还分管中国区“作战室,这是小米建设线下渠道的核心部门,分管协调各省级公司。
刘毅是小米早期员工。2015年初,小米误判印度市场导致积压价值10亿元的手机,刘毅参与处理工作,后在小米拓展国际业务时担任国际部销售副总裁,分管欧洲、中东非、东南亚地区。
原来的电商部总经理王晓雁成了中国区销售运营一部总经理,并分管销售运营二部、销售运营三部和运营商部。小米中国区的销售运营部门成立于2018年底,负责小米手机、智能硬件等产品在国内的生产、销售、供应和协调,比如线上线下如何分货等,其负责人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区业务“操盘手。
王晓雁曾效仿小米靠电商卖货创办“小辣椒手机,因首款产品预约破百万受关注。他2019年底加入小米,后负责小米销售二部。
这次调整加上9月小米中国区销售运营一部总经理朱磊调岗和销售一部总经理高自光离职,小米中国区涉及销售运营的部门负责人已全换一遍。
小米在官方通稿中称,本次中国区人事变动是高管“轮岗,有助于小米在全球建小米之家,为“小米三年登顶全球第一做铺垫。
小米手机业务目前不算乐观。受手机市场整体疲软、同行竞争加剧以及供应链缺货的影响,小米三季度的手机出货量少于去年同期,已排不进中国前三。
国际市场方面,小米丢掉了欧洲、俄罗斯、东南亚等市场的第一。小米手机高端化似乎有成效,在销量下滑时推动收入维持正增长。
关于“小米最新组织调整”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